本报讯(记者张昕戴向明)对于当了近20年“流动党员”的张玉林来说,设在我区门城的清水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儿就是组织,是个家,在城里务工20年,终于回到党的怀抱,归队了!”
位于我区深山区的清水镇,在近100公里外的门城设立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将全镇350名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聚集起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清水镇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许多外出务工人员一年到头很少回家。清水镇小龙门村村民张玉林就是其中一位。1996年,42岁的张玉林入了党,自那以后,每次党支部开展活动,他都是最积极踊跃的一个。1997年,张玉林进城务工并在城里安了家,由于离村太远,他两三年才回村一次。他说:“我这个老党员,都快20年没参加村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了,心里特不是滋味儿,觉着自己掉队了!”
像张玉林这样由于外出务工无法回村参加组织生活的,清水镇32个村村村都有。为将这些流动党员更好地组织起来,发挥好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清水镇展开了前期调查工作,统计出全镇流动党员共计350名。
如何将这占全镇党员1/3的流动党员组织起来?为此,镇党委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党员代表、党委会成员,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做出决定,既然党员没办法回镇,就送服务下山。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2014年4月,清水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在我区城区成立,站负责人由镇党建办主任兼任,全镇32个村,每个村党支部都设立了一个流动党员小组,党小组长负责与服务站对接,并联络流动党员。各小组轮流定期组织本组的流动党员在服务站开展党日活动。此外,服务站也将定期组织全镇的流动党员共同开展活动。
“下周轮到我们小组活动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听听大家对村党支部有啥意见建议,好及时跟村党支部汇报。”成立了流动党员党小组后,张玉林被推选为小龙门村党小组的组长,“我现在不仅归了队,还有了岗位,心里踏实多了。”现在张玉林隔三差五就给组员们打电话,问问情况。
一年来,包括小龙门村党小组在内的32支流动党小组,共组织开展各类活动288场,平均下来几乎每个周末都有活动,过去分散各地的党员,重又聚拢到了一起,服务站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流动党员之家”。
“今后,我们将继续创新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基层党支部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服务和带领镇域百姓。”清水镇党委书记张慧军说。


- 标题导航
- 关爱孤残儿童 共享美好明天
- 铁中小学部“灰姑娘”走进北京电视台
- 我区志愿服务建立长效机制
- 提高全民素质 科技丰富生活
- 千张《爱心救助卡》送温暖
- 我区三项机制推动电子商务市场诚信建设
- 王平镇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呼吸内镜下四级手术又有新突破
- 区法院多措并举化解社会矛盾
- 助推党风廉政和纪律作风建设
- 开展“整秩序、防事故、保安全”行动
- 积极做好应对重度污染天气工作
- 启动2015年停车管理专项整治工作
- 区城管局:多部门联合整治三家店地区环境秩序
- 开展“礼仪就在你身边”主题教育活动
- 儿子婚后母亲赠与房产
- 父母许诺给房却反悔女儿能否讨要房子?
- 生父母与养父母争抢抚养权,孩子归谁?
农民打工到哪儿 党支部跟到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