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北京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阶段,也是门头沟区强化生态涵养功能定位、加快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的关键时期。
中共门头沟区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紧抓深化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为我区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相协调、相一致的总体要求,深入研究“十三五”时期门头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刻把握门头沟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特征
(一)“十二五”门头沟区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门头沟区转型发展深入推进、城乡面貌变化显著、全区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首都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生态涵养功能定位,瞄准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的总体目标,牢牢把握机遇,聚焦转型发展,合力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以来,我们坚持“创造发展新优势,稳中求进促发展”的基本思路,不断增强对经济的统筹把控能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年均增速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400美元。认真落实非首都功能疏解,基本实现资源型产业退出,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创新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经济转型迈出坚实步伐。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工作为抓手,严格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完成近13平方公里的生态修复,永定河等流域治理成效显著,绿色空间不断扩大,生态涵养功能进一步强化。城乡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建设近460万平方米棚改安置房,改善3.5万户10万人的居住条件,基本完成7平方公里棚户区改造任务,城乡基础设施承载力不断提升,新城面貌焕然一新,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民生实现持续改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卫生、教育、社会治理、农村发展等领域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生态涵养发展区前列,一系列民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完成,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三五”门头沟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从国家层面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为门头沟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从北京发展来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的讲话,明确了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为新时期首都发展指明了方向,为门头沟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强化生态涵养功能定位,放大生态优势,释放生态潜力。北京强化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利于我们抢抓机遇,主动融入西部西山文化带,主动参与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快推动区域转型发展。紧抓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疏解契机,适度有效选择性承接,有助于完善新城服务功能。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等,有利于门头沟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高端资源集聚,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
立足新形势,全区要坚持强化生态涵养功能定位,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担当,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中科学谋划自身发展,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地区转型。
(三)客观审视“十三五”门头沟区发展制约挑战。当前,门头沟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自身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挑战:生态保护涵养任务依然艰巨,矿山修复、永定河流域治理等方面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资源型产业退出后,新兴主导产业尚未形成,生态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强,经济发展动力亟待转变;城乡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日趋明显,难以满足城乡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有待提升;快速推进的城镇化给人口调控、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带来严峻挑战,城乡协调、民生改善的诉求依然比较强烈,距离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法治建设亟待加强,人才储备不足,干部队伍适应新常态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综合分析判断,“十三五”时期,门头沟区发展将迎来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挑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生态涵养功能定位,服务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准确把握门头沟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抢抓战略机遇,创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着力破解制约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与首都一道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开创发展新局面,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更大贡献。
二、紧抓战略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
(一)深刻认识和把握区域功能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了我区生态涵养功能定位。“十三五”时期,我区要坚持强化生态涵养功能定位,深化落实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强化功能导向,突出生态涵养、旅游文化、科技创新三大功能有机融合,将门头沟区打造成为“和谐宜居滨水山城,全域景区化百里画廊”。
强化生态涵养功能,就是要发挥好首都西部生态屏障作用,加快建设环首都国家公园示范区,不断提升门头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升旅游文化功能,就是要充分挖掘区域生态资源优势和特色文化潜力,在落实北京西部西山文化带规划建设中塑造京西文化品牌,打造首都国际高端山地旅游文化度假区。培育科技创新功能,就是要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打造首都科技创新新空间。
(二)“十三五”时期门头沟区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深化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牢牢把握“生态立区,转型发展”主题,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解决城乡发展的短板瓶颈,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门头沟建设成为山水宜居、功能完善、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生态新区,为北京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必须服从服务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创新发展理念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高效、城乡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基本要求是:
——坚持落实生态涵养功能定位。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把强化落实生态涵养功能定位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着力承担好生态保障、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绿色产品供给等功能,努力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推进跨区域生态共建,积极融入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共同构筑京津冀西北部生态屏障。
——坚持以绿色低碳理念谋划科学发展。深刻认识生态保护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坚持以生态谋发展,以发展促生态,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富区富民。推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区域健康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化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着力营造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符合首都功能定位要求、体现门头沟资源特色的“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坚持以底线思维统筹全域发展。未雨绸缪,超前谋划,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增长边界,加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管控,优化区域功能空间格局,积极主动调控人口规模,全面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防范“城市病”风险,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建共享发展。将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优质、均等、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城乡社会保障能力,着力推进城乡治理现代化,积极营造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让城乡居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三)“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按照北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新要求,立足门头沟发展实际,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生态文明再上新水平。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基本建成,生态红线区域得到切实保护,绿色生态空间进一步扩大,环首都国家公园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5%,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污水全处理,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涵养功能不断强化。
——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全面升级,“高精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创新功能不断强化,文化潜力不断释放,构筑起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城乡发展开创新局面。城乡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土地开发有序,新型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区域人口规模控制在34万人以内。城乡路网体系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大幅提升。“智慧门头沟”建设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与经济同步增长,确保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公共服务的优质化、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社会更加安定有序,人民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增强。
——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医疗、教育、社会治理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农村地区改革活力不断释放。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四)优化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实施全域空间管控、推进“多规合一”,是我区调控人口规模、防控“城市病”风险、实现区域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按照全市“减量发展”要求,结合人口调控目标,明确新城和小城镇增长边界,适度降低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推进全区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发展,到2020年圆满完成市级下达的减量指标任务,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着眼于功能优化配置,构建“一城一带三点多组团”城乡空间格局。“一城”即门头沟新城,按照“国际一流、产城融合、功能完备、生态宜居”要求,科学调整规划,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首都最具生态特色的和谐宜居滨水山城。“一带”即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集生态、文化、旅游、景观于一体的百里画廊。“三点”即潭柘寺、军庄、斋堂三个重点小城镇,明确特色功能定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形成辐射带动山区发展的重要节点。“多组团”即山区多个“旅游景区组团”,共同打造环首都国家公园系列板块,支撑首都国际高端山地旅游文化度假区建设。
三、生态优先,强化生态涵养功能定位
生态涵养是中央、北京市赋予门头沟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是门头沟区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继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切实履行好生态涵养、水源保护、旅游休闲、绿色产品供给等功能,保护好一方山水生态,构筑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屏障。
(一)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林地保护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完善重大规划和重点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积极落实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等标准,落实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落实生态文明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的长效机制。健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运转机制和生态就业富民的促进机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二)努力扩大绿色生态空间。下大力气保护好青山、碧水、蓝天,着力推进门头沟全域景区化百里画廊建设。积极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大山区生态修复力度,全力推进已关闭的矿山、非煤矿山及险村腾退地块的复绿工作,巩固完善山区绿色生态屏障。按照“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突出景观”的原则,推进山区生态景观建设,努力打造多彩山地。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特色突出、功能多样的生态绿色廊道网络。推进新城景观绿化建设,推进绿色村镇建设,着力实施增绿、补绿、护绿工程,继续推进平原造林,不断提升城乡绿化美化水平。
(三)加快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做好做足水文章,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不断开创“碧水畅流、河湖健康、水绿交融、人水和谐”的新局面。加强河流廊道水生态治理,继续推进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打造京西绵延百里的亲水生态走廊,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基本消除河道黑臭水体。遵循“量水发展”理念,严格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不断提升用水效率。进一步增强防洪减灾能力。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新城、小城镇镇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不断提升农村污水处理能力。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水循环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
(四)努力建设环首都国家公园示范区。加强统筹规划,打造环首都国家公园系列板块,构建环首都“生态绿环”。充分挖掘生态山水、宗教寺庙、红色历史、古村古道等资源优势,按照国家公园的标准,打造八大旅游景区组团,更好地满足首都市民旅游休闲、山地运动、文化体验、养生度假等需求。加强与海淀、石景山、房山联动构筑“大西山”旅游发展新格局,建设首都西部的花园、果园、休闲度假的乐园。
(五)努力打造低碳发展新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严把环境质量底线,全面落实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加强大气污染源头防控,积极推进清洁生产、绿色施工,加强各类污染源综合治理,持续改善门头沟空气质量。优化调整地区能源结构,提高城乡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深入推进“煤改电”“煤改气”,积极探索地温蓄能、空气源热泵、液化天然气(LNG)等山区清洁能源供给模式,力争率先在全市郊区基本实现“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目标。
(六)着力增强绿色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发展京西特色果品,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为首都市民提供绿色健康产品。实施品牌化战略,打造“一镇一品”,支持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深入推进“农游合一”。积极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升农业科技水平,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互联网助推农产品市场拓展,提升门头沟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四、创新驱动,加快经济绿色转型升级
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大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高精尖”发展导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走一条符合门头沟实际、体现门头沟特色的绿色转型升级之路。
(一)加快培育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挥生态优势,挖掘文化潜力,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功能。依托西部西山文化带建设,树立“大旅游”发展观,按照全域景区化发展思路,整合旅游资源,做优做强旅游休闲产业。加快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打造精品旅游项目,积极培育引进旅游经营主体,深入推进“农游合一”“文游合一”,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推动旅游产业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发展,不断提升门头沟旅游品牌影响力。积极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科技创新融合,拓展文化金融、文化消费等服务业,着力塑造京西文化品牌。
(二)努力增强区域创新发展能力。落实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定位,推动中关村门头沟园创新发展,着力构建以互联网产业为核心,以智能制造、医药健康、节能环保为支撑的产业体系。落实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积极对接国家及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实施海淀西部创新延伸战略,打造海淀园-军庄-门头沟园创新辐射延伸带,主动承接中心城区创新资源外溢。立足京津冀产业协作,积极推动生产制造环节向外疏解,构建总部、研发、创新在门头沟,生产制造转化在河北等周边地区的跨区域创新链条。积极落实国家及北京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拓展创新创业空间,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释放区域创新发展活力。
(三)加快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层次和水平。依托新城地区长安街西延线,积极引进总部企业,推动金融商务、研发服务等高端服务业聚集。立足民生需求,完善城乡商业服务功能,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健康养生等一批新型服务业态,着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服务需求。
(四)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围绕“山区美、农民富、旅游文化产业强”的目标,挖掘释放生态资源潜力,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实现生态富民。以“新三起来”统筹农村改革与发展,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充分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作用,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农村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培育壮大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通过镇级集体资产运营管理公司运营好农村资产、资金和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新活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五)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快互联网技术与农业、旅游业、生活性服务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新业态以及商业模式等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发挥投资促进增长的关键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加大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提高政府投资使用效率,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发挥消费促进增长的基础作用,落实养老家政健康、信息、旅游休闲、住房、教育体育等促进消费的行动,完善城乡社区生活服务圈,提升城乡商业流通现代化水平。
五、全域统筹,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
城乡协调是我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强化城乡统筹,坚持建管并重,因地制宜推动新城、小城镇、山区农村发展,重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增强城乡协调发展能力。
(一)建设产城融合新城。以“绿色空间扩大、集约高效利用、产城融合发展、区域整体统筹”为原则,推进新城产业功能、居住功能、服务功能合理高效配置,建设“功能完善、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水山城。适度减少新城建设用地规模,降低开发强度,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推动新城减量提质。有序推进新城重点产业功能区开发建设,加快推动采空棚户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改造。推动新城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积极承接中心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疏解,完善新城综合服务功能,探索创新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引导就业人员就地居住,实现职住平衡。不断优化新城城市设计,合理规划开敞公园绿地,扩大新城绿色空间,整体提升新城建设品质。
(二)全面推进山区新型城镇化。坚持差异定位、特色发展,加快小城镇新型城镇化进程,形成功能特色突出、产业支撑有力、环境生态宜居的小城镇。着力推动重点小城镇特色化发展,按照政企合作、整体规划开发的思路,积极探索小城镇整体开发新模式,打造潭柘寺禅修文化古镇,提升斋堂旅游文化名镇,建设军庄创新创业小镇。推进一般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入大旅游景区组团发展,不断提升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每年以不低于现有村庄15%的比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任务要求,坚持“分类引导、突出特色、循序推进”的思路,推动山区乡村整治、建设与发展。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性开发,提升景区周边村落的旅游服务功能,加快险村搬迁改造,多措并举推动农村地区增收致富,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全部清运、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农村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建设美丽乡村。
(三)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发展理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系统完善、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坚持交通先行,主动融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大局,协调推进109高速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山区“三横五纵”和新城“七横三纵”路网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静态交通设施,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保障区域交通安全顺畅。加强城乡用水保障,完善供水设施,着力提高农村地区的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农村饮用水全部达标。构建覆盖全域、安全稳定的天然气供应体系,建立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供热体系,加强山区农村电力增容建设,提高农村供电保障水平。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减量,不断提升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平。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要求,探索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模式,构建集约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网络,增强全区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力。
(四)推进“智慧门头沟”建设。围绕门头沟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以智慧设施体系、智慧服务体系、智慧应用体系为核心,全面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推进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推进重点公共场所无线宽带上网服务。大力推广运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智慧政务服务、智慧民生服务、智慧园区、智慧景区、智慧城市管理等智慧城市试点工程,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城市智能化运行体系,将门头沟区建成设施智能、服务便捷、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
(五)提升城乡精细化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构建权责清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制。健全城市综合管理体系,深入推进社会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三网融合”,实现网格化管理城乡全覆盖。理顺城市管理部门职责分工,推进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完善“大城管”体制,建立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统筹协调机制。统筹管理和执法资源,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综合执法体系。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构建高效运行、快速反应、保障有力的城市应急保障系统。
六、民生为本,推动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城乡居民公共服务的优质化、均等化程度,着力推进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下转第3版)(2015年12月16日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
(上接第2版)
(一)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调整教育设施布局,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实施教育“集团化”战略,以强带弱、以城带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提升城乡教育质量,打造“京西教育高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实行管、办、评分离联动机制,推动民办教育创新发展,推动学校特色化和品牌化建设。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费,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实用型技能人才。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提升教育社会化和生活学习化程度,丰富市民的终身学习环境。
(二)加快推动健康门头沟建设。以“大健康”理念为统领,着力构建部门协同、要素整合、广泛覆盖、职能互补的全民健康促进体系。加快推进医改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区、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适合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深化完善公立医院公私合作的PPP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改,提升全区医疗管理运营服务水平。推进医疗资源向社区、山区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流动,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保健,推进中医药更好地为居民健康服务。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以及急救体系,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及地方病的综合防治。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体育运动,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覆盖城乡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社会保障政策,筑牢社会保险网底,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群全覆盖,鼓励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建立保障多样化、服务均等化、管理精细化的全面小康型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创新多种模式,推动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转居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建立完善大社会救助体系,深入推进精准帮扶计划,提升困难群体生活水平,确保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社会保障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公办养老机构向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倾斜。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和项目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非营利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形成专业化运营的社会养老服务新模式。
(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依托门头沟深厚文化底蕴,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文化成为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居民文化素质的主要推动力量。加快落实西部西山文化带规划建设,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大文物修缮保护力度,保护好传统村落风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模式。坚持合理规划、均衡配置、优化布局,健全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持续组织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化水平,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公共文化需求。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门头沟”,提高城乡居民文化素养。坚持“以文化人、以学治理”理念,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着力加强棚改新区的文明建设和新市民的文明培育,不断推进“农转居”新市民生活观念转变。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宣传和教育。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五)加强人口调控管理。强化人口红线约束,落实市级人口调控目标要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调控人口规模,到2020年全区人口规模不超过34万人。强化以业控人、以人定城,以人口目标约束控制房地产开发规模,探索创新土地上市模式,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确保人口调控目标实现。建立新增产业项目人口评价机制,加快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降低房地产开发建设强度,加大控违拆违力度,加强房屋出租管理。落实居住证制度,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向实有人口全覆盖。
(六)提升城乡社会治理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深化街道大部制改革,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社会服务与城市管理工作职能下移。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构建民主协商、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深化完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提升城乡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社会利益诉求表达与沟通反馈机制,深化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倡导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
深入推进“平安门头沟”建设,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发现、打击、防范和处置恐怖活动能力。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切实防范各类重大事故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七、改革开放,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活力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积极落实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定位,加快推进区域对外开放,以改革魄力、开放姿态、国际视野全面推进区域发展。
(一)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切实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健全完善审批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深化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长期财政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成立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公司,探索通过BOT、PPP、基金运作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门头沟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引导国有资本投资布局调整,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能力。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经济发展。
(二)深入推进与京冀区域的协同发展。加强与海淀、石景山、房山等区域协作,共同推进西部西山文化带、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等建设,实现协调联动发展。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加强跨区域生态共建,落实统一的生态环境规划、标准、评价、监测、执法体系,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机制,与河北省张承地区共同推进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大生态项目和环首都国家公园建设,加固西部生态屏障。立足京津冀大旅游格局构建,主动加强与周边河北县市的旅游文化对接合作,协同推进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和品牌塑造。推动科技产业跨区域协作,打造跨区域协同创新链条,促进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三)提升区域开放发展水平。继续做好对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深化区域合作。紧抓“一带一路”重大开放战略和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机遇,营造良好的国际服务环境,加快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及国际组织等国际高端资源集聚。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友城友区网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进一步提升对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支撑力。围绕国家公园、北京西部西山文化带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门头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深入推进教育、旅游、文化、体育、医疗等多领域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十三五”规划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政治保证。全区各级党组织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不断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提高决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骨干带头作用和先进模范作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积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动员各方力量推动门头沟发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形成推动合力。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全区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团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推进全区各族人民大团结。
(三)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区。按照“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要求,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全面提高依据宪法法律治区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继续深入推进普法教育宣传工作,切实增强全社会尊法、守法、用法观念。提高依法执法能力,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执法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加快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统筹利用好“千人计划”“海聚工程”“高聚工程”等人才工程,着力集聚科技领军人才、文化领军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集聚、发展的社会环境,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层、向山区流动的政策体系,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五)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制定门头沟区“十三五”规划纲要及各专项规划,做好各规划之间的衔接工作。编制“十三五”规划要贯彻中央、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本建议确定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安排。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强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考核,注重重大项目谋划实施,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增强政府在规划落实中的统筹把控能力,保障规划的美好蓝图成为现实。
实现门头沟区“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前景光明,责任重大。全区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为夺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努力奋斗!为建设首都品质、生态特色、京西魅力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区努力奋斗!
- 标题导航
- 征求市人大门头沟代表团意见
- 斋堂教育基地入选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 听民意 解民忧带着民声上“两会”
- 区政协领导到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调研
- 市人大代表与区人大代表座谈
- 灵 山 晴 雪
- 我区召开全区领导干部大会
- 我区推进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
- 区统计局住户年报实施“集中会审”破解“问题清单”
-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门头沟分局关于2015年度年报公示的通告
- 关于门头沟区第七批农村产权交易项目信息发布的公告
- 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
- 教育简讯区学前教育艺术领域
- 澳、加两国教育专家到京师实验小学交流
- 我区小学生尝鲜高中课程
- 构建“人本、自觉、适合、诗意”文化
- 小社团传承“山梆子”
- 为白衣天使插上隐形翅膀
- 区质监局召开2015年工作总结会暨述职述廉会
- 区质监局传达学习区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
- 汽车加油时值超过额定容量正常吗?
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
关于制定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