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论是在我区居住的市民,还是来门头沟办事的朋友,茶余饭后热议最多的话题,莫过于棚户区改造后的巨变了。棚改给咱老百姓带来的“实惠”,恰似美梦乐醒,喜帖临门,旧貌焕新颜。
用“惊奇”二字描述门头沟的变化实不为过。在门城,老百姓走出低矮潮湿老屋旧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棚户区迅速消失,昔日的“城中村”已改造为现代化新型社区。如今,无论老城还是新区,高楼林立、工地如织,棚户区迅速变成崛起的新都市。上世纪80年代初,俯瞰门城老区,满眼低矮棚户区及老旧破损住宅,只有一条大街、两三座10层以上的“高档”住宅楼的城市景观;放眼永定镇,尘沙飞扬,沙坑、荒丘、分散的村庄,算是当年的标志形象了。一直以来,“老区、山区、矿区、棚户区”成为“门头沟印象”。
始于2010年的棚户区改造工程,仅用短短五六年时间就建设各类安置房及保障性住房达到4.4万套,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迅速达到28平方米。政府这股将“棚改”工作进行到底的劲头儿,着实让咱老百姓感到“幸福来得太突然。”按照坊间流行的说法叫做“拆迁,拆迁一步登天。”家变了,城变了,生活变了,人也变得神清气顺了。变化中,老百姓切身分享到改革开放的实惠,打心眼儿里欢迎和支持这项民生民心工程,乐见棚改换来的新气象、新面貌。
棚改并非盖房子让百姓上楼那么简单,由“原生态”的低水准棚户区转型进入城市综合体建设,是一项完美转身的民生工程。棚户区改造的同时要解决比盖住宅楼更艰巨、更复杂诸如许多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等疑难问题。除协调庞大“五通一平”综合布局,政府要协调解决棚改公共资金缺口;棚改相关的基础设施承载力还要随之不断提升,修路、水网,供热网,电网的建设、改造、整合等基础环境的配套建设要随之完善,不仅要让家变样,环境也要跟着变。
近几年,棚改是政府为民办的最大实事。在农村,救济对象的危旧房要翻新。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但要提升,还要创建“六型社区和农村典型示范社区”。政府一系列配套管理措施逐步跟进,环境整洁、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安全稳定、健康幸福、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正造福广大市民。棚改工作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使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了发自内心的满意度。
2015年,万余户居民的房屋院落被拆迁腾退,万余套棚改安置房的钥匙交到老百姓手中。看近百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工地,塔吊林立、高楼耸起,过街桥、S1线城铁高架桥、长安街西延工地、学校幼儿园建设等如火朝天。住进新房的百姓开心快乐,等待住新居的百姓热盼早日喜迁。告别老旧潮湿的棚户区以后,现代化城市迅速崛起,老百姓有个共同感受:生活有滋味了,居住舒适了,环境变美了。
棚户区改造的大戏刚拉开帷幕,棚户区改造为昔日门头沟焕了新颜。新城、新生活、新面貌的生态型“美丽门头沟”的未来正向我们疾步走来。飞鹰/文
让美丽家园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