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拴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不但继续加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工作,完善扶贫政策,科学规划扶贫项目,创新扶贫方式,而且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理念。
精准扶贫,就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采取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换言之,就是让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镇村和百姓群众,切实享受到党和政府提供的脱贫政策与相关待遇。
精准扶贫的核心是“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既绘制出我国扶贫脱贫新蓝图,也对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扶贫“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内涵丰富,操作性强,方向明确。把扶贫对象、项目、资金等落实到“精准”上,是扶贫工作必须坚持的理念,必须恪守的标准。
抓住“精准”,需要做很多细致入微的工作。如,走村入户的摸底调查,扶贫资金的安排使用,扶贫项目的分析确定,科教文化技术扶贫适合哪些镇村群众,派驻镇村人员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等等。既要讲求全面客观,还要讲求效率效果。否则“精准”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就会扭曲变形,成为官话、空话、套话。
精准扶贫的关键是“真扶”。真扶,就是讲真话、说实情、亮实底、真做事,实实在在帮助贫困群众走出困境。该帮扶的贫困对象一个不能漏,该发到贫困群众手里的钱一分不能少,该解决的问题一个不能丢。毋庸讳言,过去在某些地区不同程度出现过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贪挪挤占、乱铺摊子等问题,尤其挪用挤占扶贫资金,扶贫物资使用不公平不透明,挥霍贪污扶贫资财等情况。如此“扶贫”不仅背离了党和政府扶贫政策规章,没起到减贫脱贫作用,还极大损害了党的声誉、百姓利益,伤害了民心。“真扶”的要义是什么?就是动真格的。因此,要让百姓群众享受到党的阳光政策,从窘困贫穷的日子里走出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实现劳有所作、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意愿,扶贫工作必须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精准,必须面向贫困镇村和百姓群众,坚持对党和人民负责,经得起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做到“真扶”,就得扶真贫、真扶贫。一方面要下实功、出实招、见实效,深入到镇村和群众家里,去看看实际情况,去听听群众意见;另一方面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能苦熬”思想,把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措施、资金等送到他们手上。只有这样,群众的脱贫致富信心才会更强,干劲才会更大。
总之,精准扶贫贵在“精准”,贵在“真扶”。只有精准到位、真抓实干,精准扶贫目标一定会实现。因为我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扶贫减贫与脱贫,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不能等闲视之。


- 标题导航
- 北京首例自考替考案开庭
- 我区专项检查集期市场生鲜肉
- 飙车致人受伤,由谁承担赔偿责任?
- 两人打架伤及第三人责任应如何划分?
- 区工商分局开展虚假广告查处工作
- 永定暑期安全法治课开讲
- 区城管局联合整治城乡结合部环境秩序
- 房屋漏水不是小事 各方携手方能解决问题
- 门头沟区2016年夏秋季征兵公告
- 如何度过一个愉快的暑期
- 大峪中学西校区开展游学活动
- 京煤总医院被授予中华精准健康传播基地
- 区质监局特检所通过锅炉能效测试能力验证
- 区质监局开展“双随机”抽查工作
- 代码窗口转变工作方式简化服务流程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真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