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看望慰问干部群众时指出,扶贫、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他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吹响了脱贫致富的号角。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亿万人民不懈努力,甩掉了贫穷落后帽子,由一部分人脱贫致富,一部分地区脱贫奔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已成众望所归。如今,我国有7000万人还在贫困线下生活,对贫困人群精准扶贫正是我们党为实现“共同富裕”提出的重要举措。
当我们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大都市,推进城镇化建设、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候,分散在农村、乡镇的贫困家庭及贫困人群必然成为精准帮扶的对象。扶贫问题除了党和政府的支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社会力量,广泛凝聚各界合力,通过落实精准扶贫等多项措施,一定能让更多老乡过上小康生活。
笔者认为,扶贫贵在精准。通过精准调研,精准判断扶持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使用扶贫资金、让每项扶贫措施精准到户是扶贫的关键。扶贫不能靠政府“单打独斗”,充分发挥扶贫政策优势,引导和发挥社会慈善机构、民间爱心团体熟悉实际情况的作用,确保救济、帮扶、爱心捐助与渴望脱贫群众精准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扶贫事业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飞跃。
笔者曾与爱心人士一起多次参加对边远山区贫困户的捐助活动。比如,地处山西省北部的阳高县长城乡,有蜿蜒的古代长城及高原景观资源,老乡期待早日甩掉贫困的帽子,更期待城里人多来这里观光旅游。当我们把保暖衣物送到这个乡的十九梁村和镇宏堡两个村的村民手中,与老乡近距离接触发现,救急送暖只是精准解困一部分,捐钱捐物只能解一时之困,老乡还需要有一条挖掉穷根的致富路子。一位70多岁老乡告诉笔者:“温饱解决了,但我们看病成了闹心的大事。”据介绍,当地农业靠天吃饭,周边没有就业的产业,村里有许多老者年轻的时候外出打工,如今回乡却因病而贫。老乡说:“如果旅游发展起来,公路修好了,以后也许会好起来。”
近年,我区受自然环境限制的深山区许多穷村、险村受到社会各方关注。加快山村改造、险村搬迁等年年扶贫新举措得到贫困百姓的欢迎。政府结合各地各村实际,扶持“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生产,鼓励景区的“农家乐”经营、支持观光采摘、农产品深加工,涉农资金贷款助力,开展最美乡村建设,节日访贫问苦送温暖,多样的支农、助农的举措无疑扶贫扶到点子上,解困解到了心坎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战略指导思想,一项项有针对性的举措瞄准贫困“病根”,实施“靶向治疗”,得民心合民意,社会各界慈善义举、爱心捐助、帮扶救助形成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常说:“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消灭贫困的关键在于实实在在关注、帮助和救助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老乡。扶贫是一场攻坚战,扶贫效果在于扶真贫,在于精准到位有效有力。通过社会方方面面精准扶贫,让所有老乡过上小康生活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步。飞鹰/文


- 标题导航
- 北京首例自考替考案开庭
- 我区专项检查集期市场生鲜肉
- 飙车致人受伤,由谁承担赔偿责任?
- 两人打架伤及第三人责任应如何划分?
- 区工商分局开展虚假广告查处工作
- 永定暑期安全法治课开讲
- 区城管局联合整治城乡结合部环境秩序
- 房屋漏水不是小事 各方携手方能解决问题
- 门头沟区2016年夏秋季征兵公告
- 如何度过一个愉快的暑期
- 大峪中学西校区开展游学活动
- 京煤总医院被授予中华精准健康传播基地
- 区质监局特检所通过锅炉能效测试能力验证
- 区质监局开展“双随机”抽查工作
- 代码窗口转变工作方式简化服务流程
扶贫贵在“精”和“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