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一是扫墓,二是踏青,乃分别融合寒食节和上巳节之习俗而成。
寒食节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云:“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晋代陆机有诗写道:“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除了扫墓和踏青,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还有蹴鞠、荡秋千、植树、放风筝、插柳、射柳、斗鸡、蚕花会等,无一不表达着严寒散尽、大地回春后人们欢愉的心情。
- 标题导航
- 慈善超市重装开业
- 古道驿站摄影创作基地揭牌
- 我区开展“加强纪律教育强化作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
- 区政协走访政协参加单位
- 团区委举办青年辩论赛
- 回迁工作早介入早谋划
- 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
- 门头沟区干部任免动态
- 区法院提高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
- 永定司法所开展普法宣传
- 促进物业服务合同类案件审判质效
- 农村子女为父母在宅基地上建房,产权归谁所有?
- 对上大学的成年子女,父母是否还有抚养义务?
- 大峪司法所为老年人支招防诈骗
- 区法院帮老人解决赡养问题
- “青春船长”到斋堂普法
- 区法院与北大法学院开展合作共建
- 区城管局保障清明节环境秩序
- 区城管局服务满意度全市第一
- 举办2015年形势报告会
- 黑山小学举办“翰墨飘香 和谐发展”书法比赛
- 家园携手共筑幼儿安全“防火墙”
- 科学布局促教育均衡化发展
- 实验二小永定分校轮滑队“滑”进鸟巢
- 拨开重重“雾霾”擦亮心灵之窗
- 区义工联开展雷锋月关爱老人活动
- 区义工联开展尊老敬老普法惠夕阳活动
- 区义工联为老人创建优美环境
- 区义工联携手爱心企业一起做公益
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