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门头沟城镇地区赏花灯、花会表演,极为热闹,山区则同样十分热闹,人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闹元宵”,即“转灯场”。以前,山区各村几乎都正月十五本村有转灯的活动。转灯活动的组织、管理机构由选举产生,如总管及其他管事的,三年换届。每年推选三名香头(一年一换),香头负担转灯活动的各种支出,所以香头必须是钱粮充裕,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而且,他还要有威望,喜欢这个活动,有组织能力。
转灯有三种:八卦灯、地藏灯、九曲黄河灯。其中八卦灯的规模最大,转灯场走的路也最长;地藏灯次之,黄河灯规模最小。三年一轮回,第一年是八卦灯、第二年是地藏灯、第三年是九曲黄河灯,第四年又是八卦灯……如此循环往复。
灯场用秫秸扎成把,按照该年灯阵的种类,把秫秸把按顺序栽在地里,秫秸把高约一米二三。秫秸把用五色纸包裹,秫秸把顶上是用绿色彩纸剪制的荷叶,再上面放一灯碗,灯碗是用当地的坩土捏成的,直径七八厘米。碗内放上油,这油是当地产的杏核油或核桃油。在灯碗中再放上用棉花捻成的“灯捻儿”。
秫秸把要根据灯阵的类型在场地布置,用秫秸把的数量也根据灯阵种类而定,例如九黄河灯要用365个秫秸把,代表一年的365天。转灯活动结束以后,要把秫秸把和灯碗都保存起来,以备来年转灯活动时再用。秫秸把和灯碗经过一年的时间,由于使用、保存、搬运及自然气侯的侵蚀,必会有一些损失。因此,在新的一年要重新制作新的秫秸把和灯碗,为转灯的第二轮回所用。
转灯:香头负责点灯、拨灯。放三声响铳,然后鞭炮齐鸣,转灯开始。总管手持黄旗头前指挥,两面铜锣开道,八面大鼓擂得惊天动地,并配有钹、铙等响器,敲鼓、欻钹都要耍出花样,声音响、气势大、姿势优美。还有乐队班(吵子会),有笙、管、笛、箫、唢呐、云锣等,一边转灯一边演奏。还有八人分别持金瓜、钺斧、朝天蹬,女香头双手高擎香炉,抬着娘娘驾(轿子里坐着纸糊的娘娘),欢快的乡亲们在后面有秩序地随着节奏,唱着、跳着。由总管指挥,在灯场中每转一段,都要停下来表演一番。
转灯会中还有中幡,幡高四五米,黄伞,伞直径一米有余,另外还有耍狮子表演,但他们不进灯场,只在场外。因为他们运动的幅度较大,避免在表演中碰触灯碗中的明火,以免发生危险。转灯会要到后半夜才能结束,群众载歌载舞,欢呼、跳跃,快乐异常。
布置灯场的人,也包括帮忙的群众,每年还要由香头请一顿饭吃。吃的是用玉米碴子熬得很糨的粥,晾凉以后切成大块,人们也不用碗筷,直接用手捧着就吃了。
转灯活动一般从正月十四到十六举办三天,灯场内蜿蜒曲折,盘曲环互,如同迷宫一般。人们要从入口进去,从出口出来,在场内如不迷失方向,不走重复路线,顺利走出者,据说会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天天顺利。一般没有经验者或妇女、儿童、老年人要有人领着才能顺利地走出来。在灯场里,人们可以燃放爆竹烟花,整个灯场一片灯火,五光十色,与村里照红了天的两个大火炉(旺火堆)相呼应,爆竹声、鼓乐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整座山村都沉浸在一片祥和喜庆的气氛之中。
转灯场活动尤其受到年轻妇女们的喜爱,据说从灯场内“偷”一个碗拿回家去,摆放在自己卧室的床头,可以生儿子,因为“灯”与“丁”谐音。看灯场的人如果发现了也不去制止,再补上一盏备用的灯就是了。
转灯场突出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的“闹”字,是非常典型的传统民间文化中的游艺项目。村里中等以上的人家,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亲戚们老早就来了。正月里各村的戏也多、花会也多,有时还常到外村走会。村里有亲戚的便住在亲戚家里,白天看戏、晚上看灯,有时还去跟着走会,民风朴实、热烈。这只苦了家中的主妇们,她们大多是这个家中的媳妇,她们要在家中仔细地料理一日三餐,热情地款待那些外村来看热闹的亲戚们。
正月十五转灯场活动,在京西山区非常普遍,爨底下、塔河、灵水、上下清水、杨家峪等村,都有这种活动。袁树森/文
- 标题导航
- 建立信息库 保护古村落
- 强化产业培育促进农民增收
- 开学第一天 同庆元宵节
- 为环卫工人送元宵
- 农村地区8000盏太阳能路灯维修管护有着落
- 清水镇惠民暖心年味儿浓
- 永兴社区举办“红色记忆伴我成长”竞赛
- 多项民生工程 惠及全区群众
- 我区公共机构能源消费增速明显回落
- 多部门联合检查娱乐场所
- 什么是量化宽松
- 区工商分局推进企业信息年报公示工作
- 永定镇“两个推进”优化产业结构
- 军庄镇四项措施强化村级财务监督
- 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运行良好
- 我区首个激励型孤儿助学项目启动
- 探访潭王路铁路涵洞改造工程
- 慈善助学成就山区学生梦想
- “暖心包”温暖服务对象
- 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迁址公告
- “青春课堂”为学生寒假生活增添色彩
- 永定镇加强劣质燃煤监管
- 六项措施保障元宵节期间动物及动物产品无疫安全
- 区食药监管局专项检查元宵节食品安全
正月十五转灯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