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开始;“宵”,夜晚。这是新的一年里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欢乐以庆,祈盼全年幸福。将这一天作为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开始了。汉文帝时下令,定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将祭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太一神”的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关于元宵节的来历,在民间有多种说法:
其一:元宵节观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此后,这种佛教节日礼仪逐渐成为了民间节日。
其二:起源于道教“上元节”。正月十五是道教信奉的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的诞辰,天官主管赐福人间,故而燃灯以庆,祈盼天官赐福。
其三:西汉初年,刘邦死后,吕后之子汉惠帝刘盈生性懦弱,汉惠帝死后,吕后独揽大权,要把刘氏天下变成吕氏天下。齐王刘囊联合朝中老臣平定了“诸吕之乱”,拥刘邦的次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汉文帝把平定“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就成为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
京西流传着一则故事:昔日,上天眷顾大地,人间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麦子、谷子、玉米一个杆上长几个穗子,家家囤满仓实,猪羊满圈,肥得流油。玉皇大帝十分得意自己的杰作,想得到人间对他的敬仰和夸奖,派太白金星下界考察人间生活。太白金星化作一个乞丐,到一家乞讨。这家女主人说:“真不凑巧,我刚刚用一张烙饼把孩子拉在炕上的屎擦掉,你看那张饼还能吃吗?”太白金星受到如此侮辱,看到人间如此糟蹋宝贵的粮食,十分恼怒,于是将实情禀报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盛怒之下,决心要惩罚人间。他令天下稻菽只长一穗,并且年年降临风雪水旱虫病等灾害,让人间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能得到粮食,还让大火降临人间,惩罚暴殄天物的人们。三官神知道后,为保护人类,从中周旋。正月十五天帝视察,见下界大火熊熊,狂呼呐喊,以为人间得到惩罚,此案已结,不再过问。实际是人们依着三官神的嘱托,村村升坛儿火、家家点灯笼,燃放鞭炮,花会表演,摆设灯阵,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骗过了天帝。自此每逢正月十五,人们都要祭拜天官、地官、水官,拼命热闹一番,积习成俗。但是得到粮食却十分困难了。
元宵是元宵节的当令食品。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未期,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楚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元,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元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都不足为信。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可分为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劳、长久、向上。
元宵的制作方法很多,南北方有很大的差异。南方做元宵时,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馅儿捏成均匀的球,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笸箩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沾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元宵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黄豆。
元宵的吃法亦很多,可水煮、炒、油炸、蒸等。实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酿、白糖、桂花煮食,风味独特,宜于兹补。 袁树森/文
- 标题导航
- 建立信息库 保护古村落
- 强化产业培育促进农民增收
- 开学第一天 同庆元宵节
- 为环卫工人送元宵
- 农村地区8000盏太阳能路灯维修管护有着落
- 清水镇惠民暖心年味儿浓
- 永兴社区举办“红色记忆伴我成长”竞赛
- 多项民生工程 惠及全区群众
- 我区公共机构能源消费增速明显回落
- 多部门联合检查娱乐场所
- 什么是量化宽松
- 区工商分局推进企业信息年报公示工作
- 永定镇“两个推进”优化产业结构
- 军庄镇四项措施强化村级财务监督
- 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运行良好
- 我区首个激励型孤儿助学项目启动
- 探访潭王路铁路涵洞改造工程
- 慈善助学成就山区学生梦想
- “暖心包”温暖服务对象
- 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迁址公告
- “青春课堂”为学生寒假生活增添色彩
- 永定镇加强劣质燃煤监管
- 六项措施保障元宵节期间动物及动物产品无疫安全
- 区食药监管局专项检查元宵节食品安全
元宵节来历的传说